3. 各自把各有的观点、经验摊出来分享
品牌公司、民间团体及工会认识到共同合作可以互利及互补不足。
(A)品牌公司成员对经营环境、生产过程、分包及订价有较多认识及了解;
(B)工会有长久支持劳工、国际劳工标准及组织的经验;
(C)民间团体对影响工人的当地情况、文化及历史有较多经验及了解,并 用适合当地需要的方法
去解决问题。他们试过将当地工人的声音带到全球生产链的讨论当中。
明显地,三方共同行动可以带来改变。互相分享经验及意见,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言!过去几年来彼此间重建的信任是使类似ETI这类三方合作机制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亦是多元化合作所带来的机会---探讨新的方法去改变。
虽然彼此间时有不同意见,但亦找到解决问题的进取性方法去改善工厂标准。
4. 守则未能解决的问题及限制
不单只不同参与者(Stakeholders利害有关人)的关系有所改变,我们对行为守则的限制及困难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例如:
(A) 工厂检查的质素,尤其是商业验证公司所进行的验证
──验证表面问题(流水作业式)
──外行人做,不了解工厂的文化及问题
(B) 只集中技术性问题,忽视系统(深层)问题
(C) 太多守则,大多标准
──(为不同品牌公司的标准)重复验证
──工厂管理层花太多时间应付验证,又要守交货期限,而非针对实质改善
──工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两本账簿等,难以监察
(D) 工人不认识行为守则,工人无介入执行及验证
(E) 工人投诉渠道不畅通,要靠外方验查人员,买家来打救
(F) 有限进展,并无持续性及实质改变。
经过几年来的经历,如今是要进一步提升的时候。虽然守则可带来改变空间,但我们要有一套有创意的策略去达到有持续性的改善,ETI提供了一个平台去探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那个问题。
5. 品牌公司推动劳工标准责无旁贷
品牌公司做生意,出产货品的同时亦要兼顾行为守则的落实,并作出承诺。
──验查公司要快速交货的影响:因为不能又要马儿(承包商/生产商)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验查公司应把外包及订价政策与执行守则同步进行
6. 行为守则是推动持续性改变的第一步
──守则应被视为处理技术问题的入手,第二步应让工人有份参与改善条件
──守则是短线,以达到长线由工人参与去监察守法
──守则是一个机会去扩大社会对话及扩展讨论如何可以改善工人的生活
7. 结论
ETI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去尝试,建基于品牌公司与供货商的关系,北方民间团体与本地民间团体的关系,与及工会与工人的紧密关系。我希望大家站起来面对挑战,建造一个工人权利被认可,与及工人有空间去保护本身权益的环境。